当前位置:首页 > 关于我们 > 新闻中心 > 行社动态

浅谈“新常态”下农信社的转型升级

文章作者:谢碧莲文章发布时间:2016年08月12日

当前国内经济持续下行,互联网金融迅速崛起,利率市场化基本完成,农信社面临着业务增长乏力、风险多发、利差持续收窄的“新常态”。如何应对“新常态”,实现自身转型提质是我们农信人需要关注和探讨的重要课题。以下是本人对于当前经济形势下农信社实现转型升级的一点浅见:

做大理财业务

随着经济持续下行,信用风险变得更加难以掌控,营业收入中传统的高利差收入已逐渐无法适应当前经济的发展形势,理财、债券等新型业务的发展将成农联社转型提质的关键。与大型商业银行相比,我们的理财产品过于单一,竞争力较弱,既无法满足进取型投资者对投资收益的要求,也无法满足保守型投资者对理财期限连续性的要求。想要把理财业务做大做强,一要积极推出理财产品,满足客户多元化需求,做到理财期限连续性;二要完善营销机制,充分调动员工营销理财产品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三要以多种形式开展理财产品宣传,全力提高理财产品在社会上的知名度和认知度。

 做强资金业务

目前,部分联社有设置专业部门、配备专门人员开展资金运营,积极介入金融市场,积累了不少宝贵的经验。但与其他大中型商业银行相比,大部分联社资金业务还处于起步阶段,存在人才匮乏、经验不足、科技支撑弱、业务牌照少等短板。如何补足这些短板,是摆在许多联社面前的紧迫课题。做好资金业务,一要把合规经营放在首位,确保资金业务安全稳健运营。二要培养优秀的人才队伍和建设先进的科技系统,尽快补足自身短板。三要加强对各类资金业务的学习,取得更多市场准入资格,以此获得更大的发展。四要深化同业合作,推进创新发展,实现优势互补、合作共赢。

做稳贷款业务

当前我国正处于产业结构调整关键阶段,我们应积极贯彻国家提出的转变经济增长方式、调整经济结构的政策要求,对国家产业政策鼓励发展的新能源、新材料,节能环保、生物医药、信息网络和高端制造产业等战略性新兴产业,要积极研发相应金融创新产品,加大金融服务和支持。严格控制对 “两高一剩”行业、房地产行业的信贷准入,坚决退出国家禁止类行业。  

       做好产品创新

面对互联网金融产品的迅猛发展,我们要引起足够的重视。要充分研究互联网金融产品的优势,设置独立于传统业务的互联网产品创新部门,就创新金融产品的资金运作方式、收益率、服务群体等环节做出科学、合理的规划,使我们的网络金融产品在众多同类产品中脱颖而出,成新的利润增长点。否则盲目借鉴,产品换汤不换药,只会导致成品缺乏竞争力,徒增运营成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