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源县农村信用社最初成立于1953年3月,1984年11月成立罗源县农村信用合作联社,下辖18个乡(镇)信用合作社, 19个分社,16个信用站。1996年10月31日,罗源县农村信用社正式与农业银行脱离行政隶属关系,县联社成为一级法人机构。2002年,罗源县农村信用社实行县联社和辖区农村信用社各为法人的二级法人机制。2006年6月,罗源县农村信用合作联社成立,实行县级统一法人,建立三会(社会代表大会、理事会、监事会)一层(经营管理层),完善了法人治理机构,农村信用社深化改革进入了新的阶段。
罗源信用社现有从业人员175人,内设办公室、监察稽核科、财务科、业务科、风险合规部、保卫科、信息科技部、电子银行部和中心库等9个职能部门,下辖1个营业部、11个信用社、6个分社共18个网点,约占全县金融机构网点65%,是罗源县营业网点最多、服务面最广、人员最多的金融机构。
县级统一法人改革以来,罗源县农村信用合作联社锐意进取,深化改革、实现跨越式增长,成绩斐然。 截至2014年12月底,罗源信用社各项存款余额20.15亿元,比年初增长23.84%;存款市场占有率26.26%,比年初上升3.42个百分点,持续位居罗源县金融系统第一名;各项贷款余额14.87亿元,比年初增长20.36%,全县涉农贷款余额达13.72亿元,全县共16638农户获得信贷支持,农户户均贷款8.18万元,农户贷款面达26.09%。同时,罗源县农村信用合作联社推动县域普惠式金融建设,为福州县域首家小额支付便民点村居“全覆盖”、金融服务实现“村村通”的行社;与县农办合作,推出全省第一张普惠金融联名IC卡,并命名为“福农卡”;针对县域不同消费群体特点,推出普惠金融“如意卡”、“兴隆卡”;支持多元化经营,信贷支持农民专业合作社、巾帼创业园等新型农户经营模式,推出“绿业贷”和“渔快贷”;创新信贷产品,推出“活利贷”自主定价贷款、“福万通·兴源贷”个人最高循环贷款;满足中高端客户理财需要,首次开办“福万通·金源宝”人民币理财产品。
近年来,罗源县农村信用合作联社社会公认度持续提升,先后被省联社两年评为“业务增长十佳奖”单位、两年被评为“特别鼓励奖”单位。获全省信用社“十一五”期间发展速度优胜奖;被福建银监局评为二级单位;被罗源县政府授予“春风行动爱心奉献奖”单位;被福州团市委授予2009-2013年度福州市级“青年文明号”;被福州市工会授予“福州市工人先锋号”;被福州市国税地税评为“2006-2007年 纳税信用A级企业”;被县人行评为“2013年度综合评价‘A’类”单位;获得县慈善总会“2010-2013年度慈善捐赠‘组织奖’和‘贡献奖’”;在2013、2014年度政风行风评议中获得公共服务部门第二名;2015年通过“福万通慈善基金”,向10名当地品学兼优的贫困大学生每人捐赠5000元,展现了农信大爱情怀。
罗源县农村信用合作联社始终坚持“立足社区、服务三农、城乡互动、富民强社”的办社宗旨,切实履行服务“三农”、支持地方经济发展的金融职责,成为罗源农村金融的主力军和联系农民最好的金融纽带。
福建省农村信用社联合社于2005年7月29日开业,是由福建省内各家农村信用合作联社、农商银行联合组成,具有独立企业法人资格的省级金融机构,是省政府管理农信社系统的专门机构,承担对全省农村信用社、农商银行的管理、指导、协调和服务职能。
全省农信系统共有67家农村信用合作联社、农商银行,其中农信社51家,农商银行16家。全省农村信用社、农商银行拥有营业网点1800多个,占全省金融机构网点三分之一强,从业人员1.8万人,金融服务实现全省乡镇全覆盖。在全省乡村布设超1.1万家小额支付便民点,基本实现了金融服务“村村全覆盖”。2013年末福建省农信系统资产总额4127亿元、各项存款余额3207亿元。
福建省农村信用社、农商银行秉承“信用为本、合作共赢”的核心价值观,始终坚持“服务三农、造福民生、奉献社会”的办社宗旨,始终坚持贷款重点投向“三农”,重点投向农村广大农户和中小微企业。每年发放了全省的70%以上的农户贷款、全省40%以上的小企业贷款,被誉为根植大地的银行、遍布城乡的银行、服务三农的银行、造福民生的银行。在新的历史时期,福建省农信系统将立足三农、建设海西,为服务福建跨越发展作出新的更大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