扶贫印记 | 这些扶贫小故事,书写福建农信助力脱贫攻坚的最美篇章
文章作者:龙海农商银行文章发布时间:2020年12月24日
2020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实现之年,是全面打赢脱贫攻坚战的收官之年。省农信联社党委高度重视脱贫攻坚工作,始终把决战决胜脱贫攻坚战作为重大政治任务,积极贯彻落实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的决策部署,创建了“党建+ 金融+多社融合”的扶贫新模式,大力开展定点扶贫、绿色扶贫、教育扶贫,积极支持地方扶贫工作,全力满足脱贫攻坚多元化融资需求,以更加有力的举措、更精细的工作,确保脱贫攻坚任务圆满收官。
5万授信带动贫困户“逆袭”
在职业生涯中,关于脱贫,我印象最深刻的是一个名叫吴加进从贫困户到年收入近30万元的“逆袭”事迹。改变吴加进命运的契机,要从一张5万元的普惠金融卡说起。
“启动资金哪里来?租赁店铺的押金哪里找?”正当吴加进一家为资金而发愁的时候,我和他的对口帮扶干部敲开了他的家门。根据金融扶贫政策和他本人的资金需求,作为茶平乡林下村金融助理的我为他办了一张5万元的金融普惠卡,随借随还,正好符合吴加进流动资金需求。
有了党和政府的关心支持和金融扶贫的好政策,吴加进脱贫致富有了信心,有了底气,马上用授信资金在当地盘了一个小作坊并专门买了一辆拉送货物的二手小面包车。吴加进夫妻二人不怕苦不怕累,越干越有劲,2019年年收入达25万元,达到高质量脱贫。2020年,吴加进在松溪县城添置了一套新房,来茶平社办理住房按揭贷款的时候说:“当年要不是你们给我办的那张普惠卡,我做梦都想不到我还能有买房的一天。5万元不多,买不起车子房子;5万元也不少,撑起了我们整个家庭的希望,真的谢谢你们!”
正所谓:“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松溪联社通过金融扶贫将小额信贷作为贫困户自主发展产业的重要支撑力量,推进扶贫工作由“输血式”向“造血式”转变。在金融扶贫小额信贷的帮助下,贫困户“不等、不要、不靠”,自力更生自谋发展自主脱贫。
金融活水铺就洋芋致富路
洋芋,即薯芋,又叫旱藕、芭蕉芋、姜芋,芋头富含淀粉,可加工成粉丝等食品。2016年,泰宁县大田乡政府引进读书山生态农业发展有限公司,以“合作社+农户”的方式带动全乡贫困户发展洋芋种植。
2019年,我作为金融助理在金坑村开展驻村工作时,了解到原建档立卡的贫困户黄天宝有意向种植洋芋。因为洋芋种植不需要耗费太多劳动力,管理较为简单,正适合因腿脚不便,劳动能力较弱,无法从事较重劳动的他,但是苦于缺乏资金来购买种苗、肥料等。在了解到这个情况后,我主动到他家,在与他进行沟通交流后,我把我社扶贫政策一一讲给他听。在经过充分调查评估后,我为他办理了5万元的扶贫贷款。黄天宝就用这5万元入股了读书山生态农业发展有限公司,也种植上了5亩洋芋。
后来,我在驻村的时候,常常约上乡农技站或者读书山公司的技术人员到他的田间看看,了解他的洋芋种植情况。终于在他的辛勤劳作下,2019年年底,黄天宝的洋芋得到了丰收,实现增收2万元。再加上他入股分红和产业补助,黄天宝过了一个幸福年。
今年5月份,黄天宝购置了村里的一栋二手房。“原来的旧房子破旧不堪,下雨天漏水,冬天寒风刺骨,经常无法入眠。今年终于住上了新房子了,能睡上安稳觉了,要感谢党的好政策,感谢信用社的支持。”黄天宝如是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