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关于我们 > 新闻中心 > 行社动态

从群众中来 到群众中去

文章作者:福安农村信用合作联社文章发布时间:2017年09月19日

《习近平的七年知青岁月》通过一个个真实感人的故事、朴实无华的文字,再现了习近平总书记知青时期的艰苦生活和成长历程,让我们切身感受到青年习近平身上非比寻常的意志品质、理想信念、奋斗精神和民情怀。

年龄最小却非常有主见,选择离开北京来到穷乡僻壤的陕北插队,刚到农村必须过“四关”即“跳蚤关”、“饮食关”、缺油、劳动关,生活条件的艰苦,吃住各种不适应,劳动积极性也不高,但通过与老乡的接触,思想觉悟发生了变化,养成了吃苦耐劳的精神,也把自己当成黄土地的一部分。他贴近黄土地,贴近农民,下决心扎根农村,立志改变梁家河面貌,一待就是七年。

梁家河的老乡生活贫困,但到春节时候,生产队了欢迎知青,准备了好几桌好吃的,春节后又出去沿路乞讨。这段让我看了感触颇深,当地乡民自己都吃不饱,甚至还要出去要饭,却不亏待知青,这些事情,加深了知青对当地父老乡亲的感情,也进一步加深对社会现状的认识。习总书记当时就清醒的认识到当前我国社会的最主要矛盾,即我国正处于并将长期处于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要打好扶贫攻坚战,必须坚持分类施策,因人因地施策,通过扶持生产和就业发展、教育扶贫脱困。在担任梁家河村支书期间,改变村里的生产生活面貌,改善村民的生活,习总书记带领村里人打坝、修路,建沼气池,创办铁业社、缝纫社,代销点、磨坊,他不仅一直在一线指挥,也一直在一线劳动。铁业社,代销点,缝纫社、磨坊就是现在的“优化物流、整合资源”。普及文化知识,他开设扫盲班,利用劳动回来吃晚饭时间或是下雨不出工时间召集大家学习识字。通过各种大胆尝试,解决了老百姓的生活需求,让解放出来的生产力可以投入到农业生产中。

在分救济粮的事情上,又让我震撼了一回。生活的艰苦,涉及填饱肚子问题,大家会上争吵不休。习总书记当机立断,带领大家从晚上十点多到凌晨五点挨家挨户看存粮,当众记录在册,实现散会时间与到各家考察时间的无缝对接,把分粮问题最公正的解决了。让人赞道,习总书记实事求是,说公道话,办公道事,敢做敢当。

从这本书中,我体会到习近平总书记治国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的逻辑起点和实践来源,对我们当代青年来说,这是一部很好的人生教科书、励志书。我们要从总书记的成长经历中汲取理想信念、民情怀、担当意识、奋斗精神等精神养分,以习近平总书记榜样,更加自觉地向总书记看齐,树立正确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时刻保持与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做好本职工作,做个不忘初心、根植大地、造福民生的农信人。